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锻炼习惯,有的人习惯早上锻炼,对他们来说,晨跑就像喝咖啡,是种唤醒仪式。有的人更偏爱晚上锻炼,以此帮助消除一天的压力,适度的消耗过后,睡觉也特别香。早上和晚上锻炼,到底有什么区别?最近的一项新研究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。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生物分子科学系研究团队的一篇论文显示,晨练或许可以激活某些肌肉细胞里的某些基因,增强代谢糖和脂肪的能力,晚练消耗较少的氧。也就是说,人们使用的能量较少,锻炼变得更有效率,运动表现也会有所提升。 其实,锻炼的适宜时段主要取决于外界环境和身体状态。早晨的空气湿度较适宜,以跑步为例,30到40分钟的中慢速跑步,出汗量不会太大,体感较舒适,晨练还能慢慢唤醒身体,一整天都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。但是清晨相对较低的温度,不利于空气中的尘埃和颗粒扩散,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。在深秋或冬季,清晨气温过低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,使血管收缩加强,造成血压波动,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突发,有冠心病、高血压的老人更要注意。因此,建议晨练的人太阳出来再练,尤其秋冬季节,最合适的晨练时间应该是九点以后。因为气温会稍有提升,边晒太阳边锻炼,一举两得。如果天气较冷,应该应多花一倍的时间做热身,至少15分钟,热身时最好先做动态拉伸。然后选择快走或慢跑等,以微微出汗,毛孔张开为宜。 晨练应该循序渐进,不要做太剧烈的运动,可以试试早操、打太极,快步走等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。另外,晨练前千万别空腹,很容易诱发低血糖,可以吃一些易消化的流质食物,比如米粥、牛奶、燕麦粥等。但是也不能一吃完就开始运动,一般建议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起一小时后再运动。相比晨练,晚练尤其是在傍晚时分,空气含氧量较高,温度适宜,环境有利于锻炼,人的体力相对充沛,能提高运动效率,还可减少受伤风险。但是晚练可能会影响晚餐和睡眠,运动前后一小时不适合进食,剧烈运动后最好间隔两小时再吃饭,那么晚饭时间就会推迟。 再比如夜跑会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,让交感神经活跃起来,甚至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,如果太晚夜跑会让人兴奋,可能难以入睡或失眠。因此,在天气冷的季节,晚练的时间要比其他季节早一点,防止因气温问题造成身体不舒服。傍晚和夜里的运动也是有很大差别的,傍晚饭前可以进行稍微剧烈一点的活动,比如打球、跑步等,老年人也可以选择跳舞,但如果把锻炼安排在临入睡时间不远,就需要尽量轻柔缓和,比如散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