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过去的2020年最火爆的食物是什么?没错,就是螺蛳粉从2015年至今,袋装柳州螺蛳粉的销量收入整整翻了21倍,然而大部分人第1次吃螺蛳粉时,却会闻到一股微妙的“屎”味。作为一种起源于广西柳州的古怪小吃,螺蛳粉是如何征服全民的味蕾,制霸中国的呢?一碗销魂的螺蛳粉,离不开螺丝熬煮的酸辣汤底,爽滑弹牙的米粉和木耳、花生、腐竹等配菜,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酸笋,它正是螺蛳粉中“屎”味的来源。 为什么酸笋这么臭?制作酸笋通常要把冒尖的大头甜笋去皮,切成笋胚放入缸中,加上竹片,倒入山泉水,发酵15~20天。在这个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酸、酚、醇、醛等物质。广西大学进行了一项酸笋的营养成分研究,检测到酸笋中的54种挥发性物质,它们散发着腐臭味,霉味,泥土味。不过最顶的还是相对含量第二高的对甲苯酚,你可以在粪便、尿液中找到它,且只需要很小的浓度就能散发刺鼻的臭味。 既然如此,可为什么还有人越吃越上瘾呢?这或许跟嗅觉疲劳现象有关,在你的鼻腔里分布着嗅觉细胞,当气味分子与嗅觉细胞上受体相结合时,细胞就会打开通道,通过神经细胞传递到大脑,让你闻到气味,但如果反复刺激就会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,令这个气道关闭,因此无法在产生刺激,相同的味道也就难以被重视。也就是说,当你反复闻螺蛳粉,就会逐渐闻不到臭味,而当你嗦一口粉汤类中的芳香类物质,就会重新刺激你麻痹的神经,让你闻到臭味背后的真香定律。 然而光靠真香是走不远的螺蛳粉,能击败烤冷面,辣白菜,热干面,成为地方美食的头把交椅,离不开柳州市政府,近10年来的努力。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城市,国产汽车中有1/10出自柳州,但是在大部分人眼中却没有什么存在感。为了打响名号,柳州选择了螺蛳粉,2011年柳州螺蛳粉开始北上进京,但高昂的租金和原材料的限制逼退了本就为数不多的实体店。2012年又搞了一口直径15米的大锅,投入2000只鸭脚,1000斤螺丝,1000只猪脚,300只鸡,200斤筒骨,200斤牛骨,以及11吨水组织万人同吃螺蛳粉的盛况,但也只能让本地人吃个爽。怎样才能让更多外地人快速体验螺蛳粉的美好呢?答案就是做成包装食品!2014年柳州诞生了第1包袋装螺蛳粉,经过多年技术改进,原先需要煮15分钟的螺蛳粉,现在只需要冲泡三五分钟就能吃,保质期也从30天延长到了180天 。 2018年包装螺蛳粉的产值已超越实体店,成为最重要的增长点,如此高速的扩张很大程度上要归于柳州市政府主导的螺蛳粉“工业革命”,出台地方标准之外,2016年柳州市在鱼峰区新建螺蛳粉产业园,占地800亩,在这里自建竹笋种植基地,1300亩租下,2万平方厂房,光这两项企业在第1年就能拿到近300万的补助。在今天产业园中集中了30多家生产企业,每天有200万包螺蛳粉,要从这里出发,流向全国各地。此外为了让“肥水不流外人田”,柳州还在2018年完成了柳州螺蛳粉的“地理标志商标认证”!从此只有在柳州生产的螺蛳粉才是正统,哪怕是南宁这样的兄弟城市想山寨一下都是不允许的,要知道螺蛳粉的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。在2019年和2020年螺蛳粉能如此频繁的进入大众视野,除了本身具有“网红属性”,更离不开柳州市在背后接近10年的推动反过来螺蛳粉,也就成就了柳州。在这个常住人口约400万的工业城市,光螺蛳粉产业就创造了25万个就业岗位! |